他去世了,骨灰中发现3枚弹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0 00:32

“3枚弹片,一枚在左膝盖,变天就疼,另一枚在左掌,右肩上这枚,之前家里人都不知道。”今年4月底,93岁的湖北鄂州离休老兵高性宽去世。老人遗体火化后,当工作人员捧出深深嵌入老人骨头里的弹片时,长女高水莲惊讶地发现,弹片数量比她预想中的还多出一枚,一时间泣不成声。

高性宽骨灰中发现3枚弹片的消息引发关注,他那深藏功勋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也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

高性宽骨灰中的三枚弹片晶体。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1

身经战斗68次 立功15次

在鄂州市鄂城区老兵红色记忆馆,从高性宽骨灰中清理出的3枚弹片,被盛放在铺着红色丝绸的展柜中。

“弹片已经和老英雄的骨肉融为一体了。”提起高老的赫赫战功,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丁建肃然起敬。

高性宽有3个女儿,高水莲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却从未听他说过入伍征战的细节。老人去世后,在当地老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详细梳理下,高性宽戎马倥偬、战功卓著的前半生才逐渐清晰起来。

1931年,高性宽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幼时家中条件优渥,念过私塾。抗战爆发后,高家家产毁于战火,一家6口仅靠3亩佃田维持生计。1944年,13岁的高性宽加入八路军,成了太行军区四分区的一名小通讯员。

记者在高性宽家中客厅,见到了他晚年写下的打油诗句“烽火岁月年十三,深感国难决从军”,这是老人从军的初衷。

在党领导的队伍里,高性宽快速成长,屡立战功。

高性宽年轻时的戎装照。

1947年5月,16岁的高性宽带领全班血拼败敌一个营,荣立一等功;同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跟随部队深入大西南剿匪,高性宽带领战士活捉匪首孔学凡,被15军政治部批准荣立特等功一次。

关于这次战斗,时任15军44师师长的开国少将向守志曾在回忆录中写道:“10月25日,第130团9连3排副排长高兴(性)宽率战士6人连续追赶三昼夜,在大坪坝活捉了‘别动军第二路军总司令’匪首孔学凡。”

1951年,高性宽随军跨过鸭绿江,此时的他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侦察排排长。1952年3月的一天,高性宽所在侦察排接到了对西方山(上甘岭西)、斗流峰实行战术侦察的命令。当晚,高性宽在带领侦察班分头侦察时,与敌人发生遭遇战,敌军当场被打死6人,活捉4人。

在这场战斗中,高性宽膝盖中弹,他拖着受伤的腿坚持战斗。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左膝的弹片无法取出,此后折磨了他70余年。

高性宽的部分纪念章和证书。

档案显示,高性宽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西南剿匪、抗美援朝,身经大小战斗68次,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1次,负伤4次,定为三等乙级残疾。

2

隐功埋名 投身建设

“高老一生生动诠释了‘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在各自岗位上扎根奉献,争做实干者和担当者。”鄂州市鄂城区委书记夏鑫说。

1964年5月,高性宽转业分配到湖北省鄂城县,先后在县供销社、县矿山公司、县农办、县水利局工作。在鄂城工作的21年里,他隐功埋名,以一名南下干部的身份,积极投身建设,将后半生奉献给了鄂州这个第二故乡。

高水莲记得,父亲被分到鄂城县供销社工作后,家里就很少见到他的身影。“比在部队还忙,不是在乡下,就是在下乡的路上。”高水莲说,那时的供销社保障着城乡物资供应渠道,工作极其繁重,父亲却任劳任怨。

高性宽唯一一次向组织提请求是在1973年,当时母亲已经年迈,远在河南需要照料,高性宽作为长子,希望调回老家工作,但当得知组织跨省调动存在困难时,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1976年8月,高性宽进入鄂城县水利局工作。鄂城地处长江南岸,域内河湖纵横,防汛压力大。1977年,鄂城兴建磨刀矶节制闸,这是一项集水闸、船闸、公路桥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高性宽请缨担任工程副指挥长。

原鄂城县水利局退休职工刘定生曾参与节制闸建设,他清楚记得,彼时高性宽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搅拌混凝土,扛砂石料,每月只休息2天。

“节制闸所在地岩层硬,从制药、打眼、装药到爆破,军人出身的高性宽总是待在一线。哪里有哑炮,他先上去看,把导火索拉掉以后,再让放炮人员排炮。”刘定生说,当时爆破完全靠人工,高性宽主动负责了这项最危险的工作。

1979年10月,磨刀矶节制闸提前一年完成建设,至今仍是湖北第二大湖泊梁子湖的“总开关”,守护着下游36万亩耕地、40多万人口的安全。

“也是在老高的努力下,鄂城建立了湖北省第一个堤防派出所,从此堤上搭棚放牛等闹剧越来越少。”廖德耀是原鄂城县水利局堤防处主任,为了巩固堤防,时任副局长的高性宽带着廖德耀上下奔走,专门筹建了堤防派出所。

“对待公家的事,他从不拖泥带水。”廖德耀还记得,有一次鄂城县民信闸被一辆超载货车轧出了5厘米的裂缝,追责赔偿一时难定。但大闸不可“带病”使用,高性宽索性拉着廖德耀跑到省里找当时分管水利工作的领导,最终争取到50多万元的维修资金,并为水利设施保护立了“规矩”。

3

朴实清廉 奉献一生

高性宽家中陈设简朴,略显潮湿的房间里仅有几个老旧的柜子和箱子,有些漆皮已经剥落。高水莲告诉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父亲就住在这里。

“父亲给我们三个取名‘水莲、水香、水清’,既是他的个人志向,也是对我们的要求。”高水莲说,父亲转业来鄂城之初,供销社准备把母亲安置到下属幼儿园工作,当父亲得知单位另一名职工家中有6个孩子时,主动让出了机会。自此,母亲就再未安排工作。

“那时家里粮票不够,常常吃不饱,爸爸就到处去买红薯渣和南瓜给我们填肚子。”高水香说,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只能去工地上和泥提浆做小工。直到后来姊妹三人参加了工作,家中窘境才得到缓解。

“父亲心里装着大家,对自己和亲人总是很严格。”高水香常觉得委屈,却深深钦佩父亲。高性宽生前常对三个女儿说:“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伸手,要干一行爱一行。”姊妹三人最后都在普通工人岗位上退休。

从水利局离休后,高性宽积极投身小区公益活动。西山街道寒溪社区党委书记肖叶介绍,水利局小区始建于1978年,由于没有物业,小区保洁、治安等大事小情几乎全靠业主自理。在高性宽的带领下,7名退休老人包揽了小区的保洁工作。

“他耳朵打仗时被震得有点背,嗓门又大,还爱打抱不平,我们都叫他‘高大炮’。”老邻居吴合年印象中的高性宽,不平事敢说,不平事敢管。

2016年,水利局小区准备通天然气,住户的安装费收齐后,却因一道手续搁置下来。高性宽当时已经85岁,了解事情经过后,他带着吴合年等几名退休老人,坐着公交车去跑手续,最终让64户居民的用气问题得到解决。

听闻“高大炮”过世,20多位老邻居赶到殡仪馆为他送行。

连日来,从集中悼念到网络热议,再到先进事迹宣讲,老人生前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被忆起和讲述,在一声声“致敬英雄”中,更多人了解了这位隐功埋名大半生的英雄。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