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 做厚道荆门人:TA们这样说......(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8 11:37

点击标题下「荆门市妇女联合会」可以订阅哦

传承优良家风

做厚道荆门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名词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这个“气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风”

家风是一种精神

流淌在祖祖辈辈的血液中

成为他们做人行事的准则和坚守

家风是一种传承

在祖辈的言传身教中

代代相传

得以继承和发扬

家风是一种信仰

在思维的土壤中孕育成长

成为家庭成员笃信不移的自我坚守

移风易俗类

罗辉玉家庭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近年来,迎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努力营造环境优美称心、群众居住放心、文化活动欢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罗辉玉就是这样一位在移风易俗开展过程中主动作为的带头人。

破陈规陋习 倡节俭之风

2022年村里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身为村民代表,罗辉玉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签写“迎接村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动身边群众落实移风易俗工作。刚开始,村民不理解,觉得都是形式主义。同年儿子结婚,按照习俗,办喜事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宴请亲友,亲友们也一致建议要隆重操办。但他却和亲家商量男方女方一起办,控制宴请桌数,并打破陈规陋习,和亲家商量不索要天价嫁妆和彩礼。就这样儿子婚事简办,婚礼当天只邀请了双方至亲参加婚宴,并拒收礼金。身教胜于言传,近年来,迎接村村民也在慢慢转变观念,在红白事方面也主张一切从简、不大操大办的理念。

罗辉玉家庭一直注重环保、提倡节约。他和妻子常教导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家里面能修复利用的物件,从不轻易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不随便乱买东西、乱花钱,勤俭节约成了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它就像催化剂一样,使罗辉玉一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越来越和睦、生活越过越好。

以身做表率 育人先育德

家里老人过世早,罗辉玉夫妇结婚后凭借勤劳的双手致富,并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采摘产业。刚开始种植柑橘、葡萄时,需要操心的事情特别多。但夫妻俩即使再忙,也会抽时间陪伴儿子。全家统一教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

为了让孩子从小尊重长辈,对人有礼貌,做个善良的人,夫妻俩以身作则,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生活中,发现儿子有不礼貌的行为会及时教育、引导,使他改正缺点,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夫妻俩的教育下,儿子从小懂事、有礼貌。如今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相信父母一直以来的教导一定可以使他将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好。

一家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支持;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他们用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人生的真善美、践行着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优良淳朴的家风在言传身教中得以传承。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罗化金家庭

罗化金是屈家岭管理区罗汉寺办事处新河社区监委主任,在践行移风易俗这件事上,他积极带头发挥示范作用。

移风易俗 文明起航

罗化金与妻子经人介绍在1979年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勤劳、宽容,家庭氛围其乐融融。2009年,丹江口修建大型发电站,部分丹江口人民舍弃自己生活多年的家乡,迁移到荆门市各乡镇,罗化金及家人也在这批移民中,被安置在罗汉寺办事处新河社区。在大多数人都不太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时候,罗化金凭借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经常穿梭在移民群众中,带他们办理相关的入学、户籍等各种证明。

2015年,办事处各村(社区)相继成立红白理事会,罗化金被选为理事长。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悟最深的是:移民群众中有很多人还存在封建的思想和相互攀比的情况,在红白事中尤为明显,且大操大办的现象已成为常态。彩礼使有些家庭负债累累,婚后因为负债导致家庭破裂的也不在少数。也常有群众在私下找到他诉苦:隔三差五赶人情都已经负担不起了。听到这样的事情,罗化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他下定决心从自己做起,带动身边党员、群众落实移风易俗工作。每当听说哪家要操办婚丧事宜的时候,他都亲自到事主家了解情况,给事主算经济账,劝说勤俭节约是美德不是丢面子。

旧习渐褪 新风荡漾

2020年女儿结婚,在办理婚事上,他先和妻子商量说:“我是一名党员,又是社区的红白理事会会长,理应带头弘扬文明新风,给群众做个榜样。咱闺女的婚宴就不要大操大办了,只把娘舅、叔伯这些近亲通知一下,其他就不要让大家过来了,到时候发点喜糖喜烟热闹一下就行了,婚礼排场大,花钱就多。另外给亲家商量一下,咱们也不要彩礼了,只要女儿女婿婚后过得好,比啥都强!”妻子觉得不要彩礼会被人笑话,也担心女儿嫁过去被婆家瞧不起。一开始,男方父母也不太赞成,觉得不能亏待了女方,况且办得太简单,难免让亲朋笑话,丢了面子。罗化金对他们说,“排场、面子都是给别人看的,只要两个孩子真心相爱、踏实肯干,不愁小日子过不好的。况且现在城里买房子要还房贷,以后有了孩子后还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现在节省些,孩子们将来就轻松些。”经过他的劝说,双方达成一致,决定简单操办婚礼,亲家也很感激他的体谅和大度。结婚当天,婚车仅安排了2辆,宾客也只请了自家的亲戚。左邻右舍纷纷自发到家门口道贺,有送红包、礼物的都被罗化金笑着谢绝了。

如今,罗化金虽已到退休年龄,但仍坚持为人民服务。在2021年换届选举中,凭借良好的口碑和热心助人的思想,他再次被大家选为监委主任。当选之日他说,“既然大家信得过我,我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大家的勤务兵,不光要带领家人,更要带领移民片的老乡亲们走上勤劳致富的大道,今后我们都要以勤俭节约为荣,杜绝大操大办,努力把生活过好,不要让所谓的面子毁了里子。”

移风易俗,改变的是婚丧陋俗,得到的是幸福和谐。“虽然婚丧嫁娶的规模小了,但是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幸福了”,看着社区的风气越来越好,罗化金满是喜悦和自豪。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杨顺双家庭

这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一家人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践行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是移风易俗家庭的典型代表。

顺应潮流 助推新风

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土葬和奢华酒席给乡村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为响应移风易俗号召,村里决定推行火葬、禁止大操大办酒席,以此引导村民践行节约、环保的文明新风尚。

在执行这一决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一些村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接受火葬和简约酒席。为此,杨顺双和村干部耐心地进行宣传和解释,用事实和数据说明火葬和简约酒席的好处。作为党员和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成员,杨顺双深知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的重要责任,他与村里一道,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倡导简约、文明的婚丧嫁娶新风。此外,他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村民办理火葬事宜,提供简约酒席的策划建议,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以身作则 践行新风

在母亲病逝后,杨顺双主动联系民政部门将母亲送至殡仪馆进行火化。他们倡导绿色丧葬,采用可降解的骨灰盒和环保材料制作祭祀用品。在酒席方面,他们提倡简约,避免浪费。在杨顺双一家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火葬和简约酒席的行列中来。村委对杨顺双家庭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一做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使乡村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许多村民表示,将以此为榜样,自觉抵制传统陋习,为乡村的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顺双一家顺应移风易俗潮流,实现了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在他的带动下,村里逐渐摒弃了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的旧习,勤俭节约、绿色环保慢慢成为了一种新风尚。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李远兵家庭

这是一个破除陋习、引领文明健康好社风的家庭,是一个助人为乐、传承勤俭节约好作风的模范之家。

推动新风 表率传家

移风易俗,新事新办,李远兵带领家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孙女快过10岁生日时,亲戚们提议大摆筵席庆祝,他决定与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孩子生日年年过,不一定要大操大办,我们可以简单给孩子办一个,就请上三五好友聚一聚,星期天带孩子去爬爬山或者带他们去博物馆参观”,儿子对父亲的提议表示赞同。“孩子过整岁生日就这样简单办呀,在我们老家可是很隆重呢”,四川的儿媳提出不同意见。他这样劝导,“时代在变,思想也要变,我们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勤俭节约,身为父母更要为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儿媳听后点点头。

“娶媳妇、嫁女儿,按照当前的习俗,彩礼必不可少,而且男方要多给,这样才有面子”,村民的闲聊刚好被李远兵听到。可他不这样认为,他常说彩礼不重要,只要孩子们有上进心,小两口过得幸福就好。

村里一老人今年2月因病去世,孩子们准备给老人的丧事办得热闹点。李远兵知道后劝说他们,“你母亲在世时你们都孝顺有加,身后事没有必要铺张浪费,你母亲生病也花了不少钱,死后何必大操大办,浪费人力和钱财呢。”老人女儿一时想不通,很是反对。最终经过李远兵和邻里的劝说,孩子们放弃了大操大办的想法。后来,李远兵主动和邻里商量,葬礼和出殡事宜都由小组年轻人来帮忙,为老人家里再节省一笔开销。

言传身教 文明安家

这是一个和气的家庭,结婚近三十年,夫妻从未红过脸,一家人相互照顾、相互扶持。在两人的影响下,儿子儿媳孝顺顾家,两个孙女尊重长辈、成绩优秀。李远兵虽不是党员,但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村干部,他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各项村级事务。听说种植药材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便积极带头种植。药材种子价格很高,为了节约成本,他带动左邻右舍到山上采挖;在怎样种好药材保证成活率上,总是耐心向来“取经”的邻居传授他摸索出的经验。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是李远兵经常说的一句话。当得知本村村民去世,儿子远在新疆务工不能及时赶回来时,他迅速发动周边邻里前去帮忙,把老人的身后事安排妥当。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尽可能地帮助邻里们,无论是什么问题,夫妻二人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因此,夫妻二人也成了大家遇到困难和纠纷时的第一联系人。

在李远兵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文明办事成了大家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摒弃陋习,追求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曹冬梅家庭

曹冬梅,家住张集镇泉水河村,家庭虽然平凡却充满幸福。家门前有一片绿油油的果园,走进家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院子。

破旧立新 文明接力

宴请客人是是亲朋好友间沟通情感、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亲朋好友的经济负担,扭曲正常的人际关系。为了破除大操大办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曹冬梅多次建议书记开会宣传,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尽量控制规模和档次,尽量减少邀请对象和范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丈夫50岁时,两人商量取消生日宴,曹冬梅认为作为村干部要带头做好表率,后来亲友打电话询问筹办生日宴的事也都被他们一一谢绝了。2024年1月儿子结婚,她和儿子儿媳商量作为一个党员家庭应带头喜事新办,不大操大办,于是结婚当天没有豪华婚礼,没有大办酒席,这场婚礼更多的是两位新人的心心相印、相互扶持。

孝敬老人 无微不至

公婆在世的时候因年老体弱经常生病,虽然他们不在一起生活,但只要公婆身体不适,曹冬梅和丈夫总是第一个带着公婆去治病。平时也总隔三差五去看望老人,和他们聊天谈心。她和公婆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公公临终前还叫着她的名字。她对公婆的关爱、照顾,丈夫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2017年曹冬梅父亲因意外摔伤,导致股骨头破损。为了使老人不留后遗症,夫妻俩达成一致给父亲换骨头。6万元的手术费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曹冬梅和丈夫商量说两人还年轻,钱没了再挣,如果这次不换骨头,父亲可能会落下残疾。父亲住院的20多天里,夫妻二人又开始轮流值守,为父亲端屎接尿、擦身、按摩,辅助他后期康复。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父母常说,今生我有一个好女儿和一个好儿子就足够了。

爱岗敬业 积极奉献

曹冬梅自1997年至今在村里任副主任,在工作中她勤勤恳恳、坚持原则,虽分管财务,但她从不乱用权利、不迷失自我,做到一身正气上班,两袖清风回家。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2023年他们组的一个脱贫户因夫妻两人残疾,导致经济困难无法缴纳人生意外保险,她考虑到困难户本身家庭条件就不好,如果不交保险面对风险就没有任何保障,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替脱贫户交了200元意外保险。她在较好地完成上级任务的同时又积极为民服务,深受老百姓的好评,并多次被镇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作为村干部,曹冬梅尽责履职,助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在她的引导下,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坏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村民的关系也愈来愈融洽。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胡圣秀家庭

自彭场村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以来,胡圣秀一家以实际行动破除人情陋俗,引领乡里乡亲积极弘扬文明新风尚,成为许多家庭学习的典范。

摒弃旧习 引领新风

小儿子和儿媳是自由恋爱,结婚时胡圣秀和亲家达成一致,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真正做到了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察觉到公公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即将撒手人寰,一家人便询问老人生前的愿望,老人在如愿见到想见的人后安详离世。在邻居们都认为胡圣秀一家会热闹操办丧事时,他们却决定简办。他们认为现在的人情消费过多,对亲朋好友造成了不必要的生活压力;酒宴上的菜品过于铺张浪费,不符合家里的现有习惯。也不想给邻居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国家正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工作,应当全力支持,因此老人的葬礼仅仅通知了直系亲属。

家庭和睦 邻里团结

一家人都是乐善好施的人,以真心换真心是胡圣秀的处事态度,因此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邻里关系也很是融洽。家中有交通工具,丈夫谢运华经常带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去看病,为他们灌燃气、代购生活用品,俨然成了农村无偿的“跑腿小哥”。每一次不求回报的真诚付出,邻居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中老人行动不便,瘫痪卧床的那段时间里,每日除了操劳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外,还要为老人清洗,邻居知道她一个人不方便为老人洗澡,便主动和她一起为老人翻身洗澡、更换衣物等。

移风易俗不仅为个人和家庭卸下重负,更在社会和谐进步的乐章中添上了悠扬旋律。胡圣秀一家重新定义了婚丧礼仪,用实际行动破除陈规陋习,引领着更多的家庭加入到科学、节俭的文明新风尚中来。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名人名家家风家训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礼记·乐记》

原标题:《传承优良家风 做厚道荆门人:TA们这样说......(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