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方为大孝!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3 22:35

厚养薄葬,方为大孝

厚养薄葬:一般常指长辈健在的时候要多多的孝顺,给他们好的生活使他们安度晚年,让老人在晚年吃好穿好,有病很好地治疗,使其居安食美,心畅神爽,颐养天年,当他们去世后下葬的时候就简约一点。

中国人最重孝道,但最重视对父母的厚养,而反对厚葬。《周易》上说,古代的丧葬,用厚厚的材薪为尸衣,葬在野外,不起坟头不栽树木。就这么简单。《 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领。” 汉代王充 《 论衡·薄葬》:“贤圣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

厚养薄葬

中国儒家文化是理性务实的,不盲从,不迷信。对鬼神之有无存而不论,最重现世生活。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记载:季路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人都不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侍奉鬼神?”“请问死是怎么回事?“生都不了解,还谈什么了解死?”古代反对棺木厚重,清代徐乾学撰《读礼通考•薄葬》:“葬欲其速朽,欲体魄早归于土也,故棺不贵厚。近世用厚木,使体魄隔绝,数十年不朽,非礼也。”

古代诸子百家无不主张薄葬,道家、墨家尤其如此。在汉代提倡举孝廉荐拔人才的时候,人们为了能够显示所谓的“孝”,从而能选为“孝廉”为官,社会上曾经厚葬成风,竞相攀比,甚至倾家荡产,在所不惜。当政者看到了这种歪风对社会生产的极大浪费,下令严禁厚葬,这就是盛极一时的汉画像石为什么突然在魏晋时期几乎绝迹的原因。魏晋时期,在曹操等的号召、带动之下,又恢复了俭葬之风。唐代厚葬之风又有抬头,唐太宗下令禁止,他说:“自古帝王,皆以厚葬为戒。”

曾子节俭且不信鬼神,当然就主张薄葬。曾子说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及时尽孝,而一旦父母去世一切就都来不及了。曾子说:“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吾亲存也。” 父母死后是不会活转来的,年龄到了尽头是不能再增添的。因此,错过了时间孝子就是想孝敬老人,父母却不能等待;树木就是想长直,时节却不能等待。所以,杀牛去祭祀坟墓,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给他们杀鸡杀猪吃。可以看出,曾子认为父母去世后,祭品再好,父母也是品尝不到的。曾子不认为人去世后有鬼魂。

曾子的孝是极为完美的,但曾子对父亲却不厚葬。曾子的厚养薄葬被后世传为美谈。后汉王符《潜夫论•论侈葬》:“毕鄗之陵,周公非不忠;南城之墓,曾子非不孝。” 毕、鄗之地周文王、周武王等的坟墓,连个坟头都没有,实行薄葬,但并不能说主持这事的周公不忠诚;南武城曾皙的坟墓,同样不奢侈高大,这并不是说曾子就是不孝。

曾子的丧葬同样俭朴。春秋时期,一般要在西墙下垒灶烧洗尸水,而曾子的丧事,洗尸水是在厨房烧的,《礼记•檀弓上》载:“曾子之丧,浴于爨室。”这样做显然是为了节俭。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曾子儿孙的勇气,敢于向当时的繁文缛节宣战,敢于移风易俗。明代成化初年,有人在嘉祥县发现了曾子墓,山东守臣报告给了皇上。“有渔者陷入一穴中,得见悬棺,其前有石碣,曰‘曾参之墓’。”(《明史》)曾子是悬棺,悬棺到底是怎么回事?笔者认为就是《孔子家语》说的,对于经济条件不大好的,“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直接把棺木放进墓穴,有谁会笑话呢!《读礼通考•薄葬》:“古人悬棺而葬,不为地道。”悬棺,就是不挖墓道,而直接把棺木放入墓穴的俭葬。

《孝经•丧亲章》:“卜其宅兆,而安措之。”选择墓地,妥善安放棺木。《读礼通考》:“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非阴阳家所謂祸福者也。”对于葬地的选择,古人是反对看风水的。

《孝经》强调在丧事上做到哀痛,并没说要厚葬。《孝经•纪孝行章》:“丧则致其哀。”正像《孔子家语》中说的:“故夫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对于富裕的家庭也不要厚葬。孔子说:“有也则无过礼。”(《孔子家语》)家庭条件好的,就不要超过了礼制的规定。当下的丧葬礼制,就是国家关于提倡薄葬、反对厚葬的各项规定,我们要严格遵守。

■ ■■■■

唐代名相宋璟说薄葬是“至孝要道”:“俭,德之恭;侈,恶之大。高坟乃昔贤所诫,厚葬实君子所非……众人皆务奢靡而独能革之,斯所谓至孝要道也。”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司马光说:“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节省资金做好现世的事情,完成父母的遗愿,父母就可以含笑九泉了。不行愚昧无知、违法乱纪的厚葬,这才是大孝!

读而思

duersi

古人云:“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纯洁无私的,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作为晚辈,不仅要关心照料父母的衣食住行,更要让他们精神富足、心畅神爽、祥和安康、生活精彩,在厚养中颐养天年,满足他们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双重诉求。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