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人人喊“赶”的氛围中,这些公共设施到底能被“赶”到哪里去呢?
近日,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建设里的居民群炸开了锅,因得知常出入的地铁口对面,要开一家殡葬服务门店,不少业主便开始强烈抵制。殡葬店的商家却认为,自己是合法经营,铺面也是单独的铺面,居民的行为让他无法理解。目前,当地社区和警方已介入协调。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配套的服务和商业不可或缺。然而,与“生老病”相比,围绕着“死”的一切总是令人望而生畏。人人都需要,但却人人不想见,对于殡葬店来说,觅得容身之所颇为不易。
不久前,河北廊坊某小区外新开了一家殡葬用品店,也引起了小区住户与其他商户的强烈不满,当地居民聚集在一起堵住殡葬店的门大喊“搬走搬走”,店家守在门口不知所措……不仅于此,以“殡葬店选址”为关键词搜索,类似的事情在多地都曾发生。
公共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邻避效应”。垃圾中转站、变电站、公共厕所……这些公共设施对于公共生活意义重大,但却没有人愿意与之为邻,急欲将其赶出自己的视野。问题是,在一片人人喊“赶”的氛围中,这些公共设施到底能被“赶”到哪里去呢?
电影《人生大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除死无大事。但在这件无可回避的大事面前,很多人习惯于讳莫如深,与此相关的殡葬师与殡葬服务,也被抹上一层另类色彩。电影中的男主是一名殡葬师,他虽然曾遭受种种歧视和不公正对待,最终仍然在温暖别人的同时治愈了自己。不过,这毕竟是一部属于成年人的童话,而生活远比电影要复杂而残酷得多——对于一些人来说,接纳开在家门口的殡葬店,可能比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更加困难。
现实生活中,殡葬店选址一般有三个选择:医院附近、殡仪馆门口,抑或偏远的城乡结合部。前两者是因为容易获取客源,后者则是为了逃避公共视线。除此之外,殡葬店是否还可以有更多选择空间?就目前的种种情况来看,附近居民的态度可能是其难以逾越的天堑。
毋庸讳言,某些地区对殡葬店的选址有明确的规定。同样毋庸讳言的是,如果本地没有明确规定,殡葬店的选址应该是一种自由的商业活动。实际上,多数对殡葬店说“不”的人,忌惮的并不是店内的商品和服务,而是以此为表征的“死亡”。每个人都向死而生,如何看待并接纳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大事”。死亡教育教人正视死亡,更教人如何珍惜生命。而这样的死亡教育,不妨从心态平和地看待殡葬店开始。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相关部门在对殡葬店进行选址审批时,有必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面貌与居民的实际需求,以科学规划来减少后续纷争。除此之外,没必要也不应该以个人好恶强加干涉。请相信那些殡葬店经营者,即使没有来自附近居民施加的压力,他们也会遵从市场需求“用脚投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原标题:《开在地铁口遭抵制,殡葬店能否少些“邻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