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丨古蜀道:一条路的背后,一个民族的史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5 05:15

6

寻古问“通”

让文物“活”起来

导语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每一件文物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都有一个等待被讲述的故事。欢迎加入《寻古问“通”——让文物“活”起来》的奇妙旅程。我们将一同探索古文化遗址、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古墓葬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历史遗迹,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追溯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领略古人的建筑美学与生活智慧,揭示古代丧葬文化的奥秘......让这些静默的文物在我们眼前“活”起来,让尘封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看”得见!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文物保护的最新动态,让您了解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让我们携手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共同感受文物的温度,聆听历史的回响。

古蜀道

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承载着文明的交流

从长安到蜀地

这条道路穿越了秦岭和大巴山的崇山峻岭

是古代中原与巴蜀之间的重要通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蜀道通江段

追寻古人的足迹

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

蜀道通江段

蜀道通江段示意图

蜀道通江段位于通江县境,共三道,是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秦汉时期的米仓道,唐代的洋(陕西洋洲,治今西乡)壁(通江)道和汉(陕西汉中)壁(通江)道,依山沿河而建,原有300余公里,至今保存着近百里,遇山开路,遇河架桥,多为就地石材铺面,部分地段设有栈道和挡马墙,宽约1米至2米。自秦汉以来至近现代,是川东北地区米仓道北起汉中、南抵巴中,从今陕西汉中入四川的一条重要通道。

蜀道通江段包括阎王碥栈道、小新场穿云洞段古道、渡水溪古道、红花溪古道、碑坡古道、龙门溪古道和广纳高坑河槽,有桥梁6座,碑13通,摩崖石刻、题记8幅,石窟3处,石级数千步。

阎王碥栈道

阎王碥栈道

阎王碥栈道,是秦汉时期米仓道和唐代汉(中)壁(州,通江)道的重要途径地。自秦汉至近现代,都是从陕西汉中入四川的一条重要通道。2012年被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阎王碥古栈道现保存有1000米的遗存,是蜀道米仓古道通江境内汉壁道(汉中至壁州)的重要历史遗存,上至长安、下达巴渝,依山沿河而建,以险著称,留有木栅栏、石阶等遗迹。

阎王碥栈道分上下两段,起于楼子金童山下,止于牛角嵌红鱼洞,上段于2015年进行了修缮,现已成为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通往A100米绝壁观光电梯、“地下水晶宫”——狮子洞以及体验空中溜索的必经之道。

小新场穿云洞段古道

小新场穿云洞段古道

小新场穿云洞段古道,起于草池乡嘉禾寨村小新场,止于火炬镇穿云洞,该段古道上通汉中,下达通江、平昌、巴州,是米仓道在通江的重要节点。

渡水溪古道

渡水溪古道

渡水溪古道,位于米仓道上大兴乡、火炬乡和民胜镇交界区域,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古有之,为官修米仓道重要支线。渡水溪为三山两溪交汇之处,为米仓道通江段重要交通枢纽,北上经草池、涪阳、平溪、碑坝接南江至汉中;西去经关渡达巴州;东南经得胜可下平昌江口。现存清光绪七年(1881)石刻,记载了该段古道北可至汉南(汉中南郑),下可通三江。古道保存现状较好,至今仍有行人往来,对研究米仓古道走向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红花溪古道

红花溪古道

红花溪古道,位于通江县民胜镇焦坪村,是连接陕西洋县经通江(壁州)达巴州的古道(洋壁巴道)。现存石板铺设的道路约2公里,蜿蜒曲折,因山就势,留有歇脚平台。

碑坡古道

碑坡古道

碑坡古道,位于通江县文胜乡白石寺村,古为文胜至沙溪的交通要道,现保存较好,长约827米,最宽处1米,全为人工用不规则的石板拾级铺设而成,共有石梯2060级。现为巴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碑坡古道,上经沙溪—洪口—澌波—万源竹峪—陕西西乡—洋县可达汉中,下经啸口—毛浴—通江县城—红花溪—渡水溪—巴州大河到巴州。至今仍在使用,留存有清代“修碑坡路赞”题刻,对研究通江古代交通道路史具有重要价值。

龙门溪古道

龙门溪古道——西关桥

龙门溪古道,位于永安镇石庙子村,由“东道桥”和“西关桥”连接。此段上通得汉城,下至通江县城,是洋壁道的重要节点,为研究米仓古道道路走向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广纳高坑河槽

广纳高坑河槽远景

广纳高坑河槽,位于广纳镇高坑坝村通河,有民谣“一上高坑难上难,揭开锁夫拉空船,船儿拉得呵呵笑,抬头就是老官庙(广纳)”。该河槽人工开凿,长约50米,宽约3米,深约2米;中上部左侧建有导流槽,长约10米,宽约2米,深约1米;右岸存留有方形和圆形船桩孔若干。该河槽是保证蜀道水路畅通的重要设施,为研究米仓古道巴江水路交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古蜀道

曾是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见证

也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吟诗作赋的

灵感源泉

承载着英雄豪杰们金戈铁马的征战足迹

回响着历史的铿锵之声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条千年古道

让古蜀道的文化魅力得以传承

让历史的文脉绵延不断!

···【解决急难愁盼·变化就在身边】铁佛镇:拧紧饮水“安全阀” 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修改于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四川通江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寻古问“通”(六)——让文物“活”起来丨古蜀道:一条路的背后,一个民族的史诗!》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