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临近,南京的景区、街巷更加热闹起来,开始演绎年轻人出游的新景象新话题。比如,在2023年盛行一时的“特种兵旅游”,就是“五天打卡五岳”那种,却在今年悄然降温了。
据大数据显示,早在今年的五一假期,选择游览6个及以下景点的游客就占比超过80%,算一算,每天只安排一到两个景点。这某种程度上表明,“憋坏了”的年轻人已不再止步于表面的“到过此地”、满足于体面地“发个圈”,他们已经放慢了脚步。
曾几何时,“我想哪里都去,毕竟假期就短短几天”“原谅我没见过世面,这一路不吃够本是不会离开的”……这些体验过“特种兵旅游”的年轻人,仿佛在累得人仰马翻之后,踏上旅途又有了新的觉醒和期待。
年轻人总是这么任性,任性得可爱。他们不仅整活停不下来,还一本正经地做起总结,时不时地推陈出新,哪怕推翻的就是昨天的自己,哪怕出新的与自己想要的不那么适配。收入跟不上品味,长相跟不上滤镜,头脑跟不上风暴,他们常常这样吐槽自己的“悲伤”。现在,这“悲伤”似乎又要“冠冕堂皇”加上一句——脚步跟不上审美。
所以,他们跟谁都没说,就慢下来了,并且直接用大数据官宣了。感慨“脚步跟不上审美”,听口吻像是一种叹老式的自嘲,又更像为自己行为辩白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出口,反正,他们就这么说、也这么办了。
站在“特种兵旅游”对面的,是慢下来的深度游。难说哪一种更好,对年轻人出游来说,好不好更多要让步于喜欢不喜欢与即时的心情。显然,脚步与脚力不是同义词,甚至连近义词都算不上,“脚步跟不上审美”,与脚力无关,年轻人还是体力精力超级充沛的年轻人,所以,关联的只能是现如今出发的态度。
“当你找不到答案时,就去旅游。”年轻人的旅行,第一个诉求是放飞自我,第二是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或者说回馈个人的情绪价值。打开网络空间,“松弛感”“feeling”成为今年年轻人在分享目的地时的高频词汇。一句话,他们想让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灵魂要欢愉,身体也要欢快,两者都要在旅途中纠缠撒欢。
细观城市管理者的脚步,显然跟上了年轻人的态度,他们正试图与年轻人的审美保持趋同。这几天,南京在不断更新发布中山陵、夫子庙、南京博物院、栖霞山、牛首山等热门景区消息的同时,专门推出七个近郊深度体验游、过夜休闲游的路线,对颐和路、科巷、老门东等特色街区以及美食界、小吃界大拿的宣介越来越热,citywalk路线、小众景点、网红打卡地、青年旅馆一帧接着一帧滚动,甚至连玄武湖一块“别有洞天”的石头也没有放过。年轻人要“特种兵”,他们就推出短平快;要慢下来,他们就端出精致小众的套餐。总之,都是年轻人的心头好和兴趣点,金陵秋色的浓郁、文化的丰富以及格调的浪漫不会让尊贵的客人失望。
年轻人也更加学会了为自己的“任性”买单。毕竟,城市是自己选的,决心是自己下的,支付宝上的余额也要关注的。社交媒体上,“南京六日畅游”“南京6天5夜旅游攻略”,旅游目标一天比一天“小”,旅行的深度也一天比一天“深”。他们精力充沛地查城市各种资料,定制各式各样的私人路线和新奇玩法,甚至连“拼小团”、找旅游搭子都要细分到身体耐受力、花钱态度等细节,就是为了不委屈自己,去自己更感兴趣的、而不都是别人感兴趣的地方。
他们认真地说,南京,我们又来了,不过这次要多住几天,像个本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认真生活,看每时每刻,吃各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