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文艺课 | 南京数千年的换装史,这幅“风俗画卷”告诉你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3 18:12

  最古老的南京城在哪里?宋代的南京人有多风雅?明清的工匠有多匠心?“城市记忆拾贝——南京考古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今天在六朝博物馆开幕,十个代表性项目、200余件文物展现近年来南京考古发现的重大成果。

  “本次展览的展品都是‘新鲜出炉’的,主要体现的是历朝历代南京普通阶层的生活,更像是一幅纵贯古代的本地‘风俗画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说。

寻踪最古老的南京城

  据《金陵图经》记载,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又为他谋楚,于公元前473年,在现在的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筑了一座城池“越城”,也被称为“范蠡城”。不过,这座“最古老的南京城”早已湮没在后世的不断建设中。

  2017年,为配合城市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位于中华门外的“西街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宋代房基、南朝道路、西周环壕等主要遗迹,并出土了各个时期的大量文物,以六朝、宋代居多

  该遗址以“古今叠压”的方式反映了南京城市的变迁,尤其对研究南京城市起源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也就是说这里极有可能埋着“最古老的南京城”,因为传统城市是由城墙、壕沟防卫起来的,在没有城墙的时代,壕沟就是城池的见证。这次发掘出的西周壕沟,虽然比史料记载的“公元前473年”要早,不排除“越城”是在原有聚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考古最重要的证据是文字,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直接证据,不过西街遗址的考古工作依然在持续。“根据《金陵志》记载,南朝梁时,越城东南有国门,亦称‘望国门’,侯景之乱时,梁武帝就曾令名将羊侃镇守这里,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新的发现”。马涛说。

感受宋代南京人的风雅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更为发达,繁荣的市井生活更求新鲜别致,让宋人普遍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

  文人流行的焚香、烹茶、插花、挂画“四般闲事”,其中,焚香、烹茶和插花多使用精美绝伦的陶瓷,除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这样的奢侈品之外,宋人使用最多的是青白瓷,也被称为影青、映青或隐青,这种瓷器可以呈现出青白玉的视觉效果来。出土于六合区钱仓村宋代砖室墓的这套茶具,含一件青白瓷执壶、两件花瓣形盏及盏托,清淡高雅,彰显宋代的极简审美。

  相比于男子的文房,女子闺房中各式各样美观实用的瓷枕、瓷奁、瓷粉盒,亦彰显着使用者的生活品位。古代女子多用白色香粉敷面,用红色胭脂妆面、点唇,妆成后面若桃花、透骨生香,宋代盛脂粉的盒子也是非常清新雅致,青白瓷菊瓣形印花粉盒是最常见的,扁圆的胭脂盒看上去和现在气垫BB的盒子差不多。

  此外,当时铜镜的款式也非常多,有葵花形、圆形、方形、桃形、带柄形等,有些镜子只有手掌大小,似乎是为了携带方便。

  “这些宋代文物虽然很精美,但所出自的墓葬等级不算高,这也反映了宋代南方的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马涛说。

了解最具匠心的明清工匠

  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国都,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50余年。明太祖朱元璋聚全国之力,用二十余年完成了南京城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建设,气势恢宏,使中国古代城垣发展到达了巅峰,对此后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和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6至2019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明代南京城东北约20公里的官窑山及其附近地区,系统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一处大型明代官窑遗址,共有90多座窑,还有与窑业相关的建筑基址、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交通水系等

  朱元璋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实行了严格的责任制。

  因此出土城砖上都模印有阳文,一侧多为“应天府提调官府丞王恪令史吴子名、上元县提调官县丞李健司吏方原吉”,另一侧多为“总甲”“甲首”“小甲”“造砖人夫”“窑匠”及各自的名字。

  南京城的另一座皇家建筑——大报恩寺琉璃塔所在的遗址也在发掘中,现场除了琉璃塔构建,还展出了“金砖”,它并不是指用黄金制作的砖,而是明清时期专供宫殿和皇室园林等重要场所使用的高质量的地砖。

  金砖产于素有“中国金砖之乡”美誉、距苏州齐门外六里的陆墓(今陆慕镇)。苏州地处太湖之畔,其土质细腻,同时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可塑性大;水质清澈温软,由其滋养的泥土尤为粘糯柔润,因此,烧造出来的砖瓦质地精良,光滑细腻。现场展出的这块金砖是康熙年间为修缮琉璃塔而烧造的。“明清,尤其是明代的工匠,应该是最有工匠精神的。”马涛说。

  此外,现场还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文物,你可以通过拈花一笑的佛陀像、莲花纹瓦当,感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通过铜鐎斗、短剑、弩机等展品,体会汉代的大一统和“强汉”并非浪得虚名;通过一件出自汉墓的春秋铜匜鼎,知晓在古代除了唐太宗、乾隆这样的皇帝收藏家之外,还有很多民间收藏爱好者……

  此次考古机构与博物馆携手举办展览,共同掀开考古的神秘面纱,既是对2019年南京考古工作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促进考古成果转化、传承文化内涵的一次良机。该展览将持续两个月,与此同时,线上云展览已率先于今年6月11日在南京文旅、南京考古、南京六朝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开启。

  荔枝新闻特稿  记者/五柳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