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吃酒席随礼已成不少村民的负担。“在外打工三万三,回家吃酒荷包干”,说的正是这种负担之重。在这种背景下,山东淄博的南太合村成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另类。在该村,30多年来,红白喜事随份子一直只有5毛钱。
南太合村是如何做到的呢?据报道,该村有个4人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哪家办喜事,都会提前通知红白理事会前往帮忙。他们除了记账、写对联,还负责延续5毛钱礼金办法。
这就明白了,一则自我规约,再则村民认同,三则代代传承。在老规矩的护佑下,随礼没成负担,感情也未疏远,还涵养了“礼薄情重”的观念,可谓一举多得,这比有些地方出台文件限制酒席桌数、随礼金额高明多了。
很多时候,人们会以礼金多寡丈量关系远近,这种观念该改改了。眼下,南太合村或只是个异数,但我期待,更多的地方能从该村的经验中,找到破解“随礼负担”的办法。
希望有个饭堂,谁帮他们实现愿望
宿舍漏风漏雨,没有食堂就蹲在地上吃饭——海南儋州市峨蔓镇笔架小学校长薛为榜说,一到吃饭的时候他就很痛心。
不只薛校长痛心,看着那些分散四处露天吃饭的小小少年,窗户残破的学生宿舍,我们也痛心。据报道,笔架小学是一所贫困公立小学,学校共有220名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
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笔架小学的这些留守孩子,原本享有的教育资源就贫弱,如果再连饭堂宿舍都不能保证,又如何保证他们健康地成长?近年来,国家的教育投入在不断增加,该多关照这些贫困的留守儿童学校了。因为,给留守儿童良好的教育、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是给这个国家更多的发展机会。回到眼下,留守儿童小明说,“我希望学校有个饭堂,这样大家可以一起吃饭,不用担心下雨,不用吃冷饭了”——他的愿望能尽快实现吗?(萧骁)
(原标题:随礼5毛钱,有多少经验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