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仪式上,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身系一条红丝带,手拿一支白菊,向逝者献花、鞠躬,做最后的告别。
记者 熊丽欣 左琳 实习生 张皓雯 编辑 彭冲 校对 杨利 张彦君
7月25日早上6点30分,李晟医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温州市殡仪馆五号告别厅举行。告别仪式上,哀乐低回,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身系一条红丝带,手拿一支白菊,向逝者献花、鞠躬,做最后的告别。
一位当地市民告诉
记者,今天早上5点他就从家出发,去往温州市殡仪馆为李晟送行。当地受台风影响出现降雨,但很多人还是冒雨赶来,“我们到现场的时候,厅外的长廊上挤满了献花的人,很多人特意从外地赶来送行。”殡仪馆附近一家花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今天凌晨4点左右,天还不亮,就陆续有人来到殡仪馆。“(告别)厅外起码放了有几千束花。”殡仪馆外,十几名交警在维持秩序。
据另一家花店老板介绍,这两天,他每天都能接到六七十通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花电话,“都是送给李医生的。”这是他第一次见这样的场面,但他能理解,“李医生人好,大家尊重他、怀念他,如果是品德不好的人,谁会买花送他呢?”
此前报道,7月19日下午1点左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李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伤害,致多处严重损伤。当日晚上9点左右,李晟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李晟生于温州乐清,享年50岁,1996年大学毕业后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出事时是该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组组长。2019年,他曾被授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百年“爱岗敬业奖”荣誉。
告别那位耐心的、总加班的、有理想的医生
这是丁露第一次到殡仪馆吊唁,为了一个叫“李晟”的陌生人。
7月22日,大暑,浙江温州最高气温36摄氏度。炎热拦不住来告别的人,亲戚、朋友、同事,还有不少人像丁露一样,与这位逝者素不相识。
但他们分外默契,在告别厅门口默读讣告,小声交流,再排队走向李晟——照片上的男人笑容温和,人们三鞠躬,红着眼安静离开。
丁露想捐些钱,但一位阿姨拍了拍她的肩:“心意到了就好。”
这场有序的告别源自三天前的意外。
后来传出的视频中,还原了这噩梦般的一幕:7月19日下午1点18分,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附一院”)2号门诊楼3楼,一名陌生男子突然闯进17号诊室,手里握着尖锐的工具,刺向医生李晟。
几乎没有可以用来反抗的工具,李晟只能用双手挡住身体,向门外大声呼喊“救命”。
正在放假的医院实习生陶磊,在医院群聊看到“心内科出事了”。视频画面让他不敢再看下去,只能将手机扣在桌上,手抖个不停。
李晟最终倒在了心血管内科的诊室外,白大褂被染红。呼救声、尖叫声混杂在一起,赶来的医生、护士将李晟抬上担架,奔向手术室。
手术台前站满了医学专家;更多的医护人员守在手术室外,一言不发;院内的爱心献血屋渐渐排起长队。
夜里,陶磊呆坐在宿舍,反复刷着手机消息。直到晚上9点,温附一院宣告了李晟的死亡消息。
那天下午有人拍到,在出事的17号诊室的桌子上,还摆着一份未被打开的盒饭。放的时间太长,盒盖上浮着一层白雾。
“他为了给病人看病,到最后都没有吃上一口热乎饭。”按规定,上午11点半到下午1点半,是医生的午休时间。那时,李医生还在门诊室。答案只有一个,“他肯定是在加班。”陶磊想。
李晟走后,有关他的故事在医院内外被反复讲述,人们总提到,李医生医术好,病患抢着挂他的号,门诊挂号费只收12元。
李晟的病患大多是老人。对待他们,他总是很有耐心。
患者家属何晴记得,5年前,李晟给她爷爷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很成功。此后的几年,她常带着爷爷来医院找李晟复查。有一次,她忘记在网上挂号预约,李晟告诉她,“可以加号,别让老人再折腾跑一趟。”那天中午12点,李晟仍在诊室里忙,“我说让他去休息,我下午再来。李医生没同意,直到上午所有病人全部看完了,他才去吃饭。”
李晟坐在食堂吃鸡蛋炒米线,笑着和她打招呼的样子,何晴一直忘不了。“他午饭吃得那么简单,是想多留一些时间给病人吧。”
向小梅是李晟的患者,就在事发前几天,她刚做了心脏手术。那天,她一直等到下午5点,“我原以为今天做不了手术了,后来护工跑来让我做好准备,说今晚就可以。”夜里10点,向小梅躺在手术室的床上,李晟看出了她的紧张,“他就和我开玩笑,鼓励我。”
手术很成功。事后向小梅得知,李晟那天是为她加班做手术,“我当时觉得有些内疚。”复查的时间定在了今年7月23日,向小梅决定,和李医生再见面时,一定要向他好好道谢。
医生的死讯传来,向小梅哭了一夜。
李晟的学生姜枫写了长文怀念他。两人相识于2022年。两年前,姜枫向李晟表达了想跟随他学习的想法,对方欣然应允。后来,医院其他老师说,“李老师是不收进修生的,跟李老师学习,算有福了。”
两人的师生情由此开始。姜枫记得第一次拜访李晟时的场景,当时已是下午4点半,李晟的诊室依旧被一大群患者包围着。大约又等了半小时,门诊才结束。
加班是常态。周一和周五下午的手术日,李晟基本都要晚上10点之后才能下班,有时甚至要到次日凌晨。常见的一幕是,“(李晟)看完门诊,回到病区教室或者手术室的进餐区,扒拉几口医院的盒饭,又开始下午的手术。”
姜枫记得,每一位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李晟都会前来安慰,搭搭手脉,让他们不要担心。“我们要保证患者平安”,是李晟常挂在嘴边的话。而每次手术后,患者表示感谢或者提出什么要求,他的回复总是一句“好的呐”,让人感到实在、踏实。
李晟的医术大家有目共睹。温附一院原心内科主任,曾是李晟的老师,后来患上心梗,是李晟做的手术。“一个医生,能够获得老师的性命相托,是对其人品、医术最大的认可。”姜枫说。
一天手术结束,两人一起在更衣室里换衣服,李晟看了看他瘦弱的身体,提醒他:“你太单薄了,要多去健身,把身体练得壮一点。”姜枫觉得,李晟总像父亲一般温暖。李晟也经常和他聊起年轻时候,“他(李晟)曾是篮球队队长,球打得很好,是医学院、医院的运动健将。”
患者家属何晴也一直喜欢喊李晟“李老师”。因为她本科学的也是医学,李晟得知后,一直鼓励她从医,“他说,他希望更多年轻人从医救人。他还说,从医救人是他一辈子的理想。”
贴在殡仪馆入口处的讣告,用更少的文字,介绍了李晟的经历。
“李晟1974年3月16日生于温州乐清,享年50岁,1996年大学毕业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组组长。2019年被授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百年‘爱岗敬业奖’荣誉。李晟同志医术精湛,道德高尚,深受广大患者和同事们的尊敬和赞誉。”
吊唁那天,丁露读了两遍,忍着眼泪,调整过情绪,才能平静地迈开步子。
2023年,丁露的父亲曾在这家医院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主刀的并不是李晟。要不要去吊唁,丁露起初有些犹豫:“殡仪馆离我家有点距离,开车需要一小时。”但7月22日下午,她还是和读初中的弟弟带着鲜花一起出了门,“如果不去看看李医生,肯定会变成我过不去的遗憾。”
告别厅外的走廊堆满鲜花和食物,都是不具名的市民和网友送来的。丁露从告别厅走到停车场,一路不停有外卖员和手抱鲜花的人赶来。
鲜花也摆在温附一院17号诊室门外。事发后,大楼侧门已被关闭,进出需要经过严格的安检,保安穿梭在不同的楼层间巡逻。
一家花店老板说,这两天,接到订花电话的时候,在对方说出名字之前,他就知道花是给谁的。那六七十通电话来自全国各地,人们找到这家距离温州市殡仪馆只有一两公里的店,希望能送这位医生一程。
花束分两种,90%的人选择更贵的一捧——20支白菊花,被黑色的包装纸裹住,中间缀几束小雏菊,还有两支白玫瑰。很多人都要求在卡片上写几句送别的话,大部分是“沉痛悼念李晟医生,一路走好”,最密集的一张,写了四五十字。
这几天,花店老板写得最多的字就是“晟”。他没见过这个字,也不知道它怎么读,就像他之前从没听说过这位医生。第一次见这样的场面,他能理解,“李医生人好,大家尊重他、怀念他,如果是品德不好的人,谁会买花送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