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用行动守护历史 愿和平温暖寒冬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17:03

  86年前的今天,是一个让南京城流泪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我中华大地,短短六周,三十余万手无寸铁的鲜活生命惨遭杀戮,六朝古都哀嚎一片。86年后的今天,低沉而凄厉的警报声,在南京上空响起,全城市民,同为曾经的悲痛铭记。

  用镜头记录历史

  12月13日,一大早,97岁的刘健芝和89岁的祁恩芝两位老人就早早起床了,一起翻开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纪实》摄影集。

  这对军休伉俪坚持拍摄南京大屠杀主题相关照片已近30年了。他们用镜头记录,成片2万多幅,讲着数不完的故事。

  “你看,这是我们1994年拍摄的。那一年,南京首次公开举办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祁恩芝从电脑中熟练地翻找到文件夹,点开其中的照片一一介绍。那年公开悼念后,南京还举行了电影《南京大屠杀》开机仪式,他们全程拍照,记录了那一珍贵时刻。

  “一位女生用白布擦拭浮雕,低头默哀的场景令我十分难忘。”祁恩芝说,从那一刻起,她和老伴就下定决心,坚持拍摄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各项活动。这一拍,就是近30年。

  2017年12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祭时,刘健芝、祁恩芝夫妇自费将多年拍摄的照片制作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纪实》摄影集,连同1000多张胶片、2万多张数码照片及部分摄影集无偿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当问及为何坚持做这件事时,刘健芝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亲眼看见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暴行。如今,我们国家强盛了,军队强大了,但我们一定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祁恩芝说:“坚持拍摄近30年,是我们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爱,是对80多年前遇难同胞深切的缅怀和告慰。今年,我们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不能参加集体悼念活动了,但我们仍然会在这一天悼念缅怀遇难者,为他们默哀。”

  用歌声呼唤和平

  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写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军休干部葛逊的身上,同样有着心怀家国天下的视野胸襟,无论是工作中还是退休后,无论是身为一名作家或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年近70岁的葛逊如今依然笔耕不辍。

  “千百年来,南京这座城市印刻着时光变迁的历史轨迹,流淌着中华文明的涓涓长河,但也有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葛逊说,“今年,我与几位作词家、作曲家,创作了一组歌,这关乎和平,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家公祭日刻在老百姓的心里。”

  “在当年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30万遇难同胞,尽管灰暗,但却是最真最痛的历史,尽管沉重,但却是必须永远铭记的真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用音乐这样的方式祭奠,其实是我的一种情感的表达。” 葛逊用诗人一般的情怀告诉我们,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为了创作,葛逊多次深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安葬地等进行实地采风,查找历史资料,历经一年多时间聚力打造了大型舞台音乐组歌《和平的祈愿》,分为三个篇章:《历史的回望》《不屈的民族》《和平的薪火》共12首歌曲。

  葛逊告诉我们,这部大型舞台音乐组歌已于12月8日晚在南京市文化馆大剧场正式公演,后续将制成CD,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各场馆循环播放。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葛逊以满腔深情为祖国谱写歌曲,以崭新的视角和语言,抒发博爱之都热爱和平的美好心声。每一个词句,都是他与祖国共同的心灵呼吸,用热血和大爱为世界播撒;每一个音符,都是他用双手编织和平花环,用真情开启世界和平道路。他用谱写的歌曲向全国传唱,向世界传播,让和平的薪火世代相传,让和平的歌声穿越山海,走进每个人的心灵,汇聚成磅礴于天地的时代大潮。这是历史的回响,也是和平的宣示,是向往,也是坚守,更是期待。

  用宣讲播种信仰

  在南京,有一个“高龄”讲师团,成员大多是“70后”“80后”甚至“90后”。他们中有雷锋的亲密战友,有开国将军的子女,有经历过生死的志愿军老战士,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战斗英雄,有几十年如一日做善事的“中国好人”,还有很多国防教育专家、军队外宣专家、军事战略专家、军史专家。

  他们是历经风雨的奋斗者,战争年代为驱除敌寇、守卫国土英勇奋战。他们是老骥伏枥的播种者,和平时期为国家安宁、人民幸福奋发拼搏。他们是南京军休讲师团。

  国家公祭日,南京的天气阴沉,全城默哀,警报声响彻天空,与此同时,在南京的十所学校里,南京军休讲师团的宣讲员们正在用宣讲,告诉学生们那段历史不能忘。

  “我们是过来人,我们不讲谁来讲。”这是军休讲师团宣讲员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今年90岁的任西庆是军事学教授,一到宣讲就兴奋,他说:“我爱讲,也愿意讲,有需要的地方我随叫随到!”

  战斗功臣周国平从“什么是国防”“我国为什么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告诉青少年学生们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人民就会失去基本的保护。

  姚国应教授从“铭记几个重要日子”“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不忘英烈警钟长鸣”三个方面告诫同学们历史不能忘记,中国曾经遭受的苦难与屈辱不能忘怀。

  曾经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曾经的血与泪,我们不能忘,不敢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硝烟虽已散去,但对于那场悲剧的悼念未尝间断。传承历史记忆,才能让珍爱和平的信念历久弥坚。今天,我们为历史拂尘,祈和平永续,南京军休人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历史的真相,愿和平的祈愿温暖寒冬的殇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