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清明文明祭祀新风尚:鲜花替代纸钱,4万余枝鲜花托春风寄语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05 11:42

烟台清明文明祭祀新风尚:鲜花替代纸钱,4万余枝鲜花托春风寄语

2025-04-04 09:11

发布于:北京市

春风轻抚,梨花绽放,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深厚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以更文明、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式寄托哀思,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为了推动这一理念,烟台市民政局积极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广大市民采用生态文明祭扫的方式。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绿化植树等方式正在逐渐成为清明节的主流选择。在这个清明节期间,烟台市民政局提倡用鲜花祭扫,用鲜花代替纸钱,向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已累计发放鲜花超过4万枝。

在芝罘区殡仪馆,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手捧鲜花,现场并未出现焚烧纸钱的情况。摊主王师傅说:“我在这里卖鲜花已经10年了,能明显感觉到人们观念的转变,文明祭扫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工作人员也表示,祭扫现场干净整洁,低碳祭祀已经深入人心。

为了进一步推广这种新风尚,市民政局向市民介绍了殡葬改革政策以及节地生态安葬的举措。芝罘区殡仪馆将继续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倡导市民以环保的方式追思故人。这个活动已经实行十多年,效果非常显著,文明祭扫方式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缅怀方式也在悄然革新。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尝试“云祭祀”,即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祭扫。失去与亲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是问题,网络祭扫让这一切变得触手可及。有市民在清明家书寄语墙前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希望思念能够跨越时空,永存心中。

随着对文明祭扫方式认识的加深,海葬作为一种绿色生态安葬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芝罘区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已有410人报名参加海葬,这项公益性活动自2015年启动至今,已经为近五千名逝者提供了服务,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丧葬方式的环保意识。

在这一系列积极推广的活动中,公众对于厚养薄葬的理念开始认同。“老人健在时,我们要多尽孝道;他们离世后,更应该遵循简朴、文明的丧事原则,”工作人员如是说。

为了弘扬绿色低碳理念,烟台市的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和慈善义工队伍深入农村、社区发放宣传单,加大文明祭扫的信息传播力度,推动这种新风尚。清明爱情、海葬、网络祭扫等多种形式为市民提供了更具选择感的祭扫方式。

清明追思,贵在心意。文明祭扫,不仅仅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对生者的教诲。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里,重视以环保、低碳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每一束鲜花,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一次文明的选择,都是对传统精神的传承。推动清明节的文明祭扫新风尚,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一起为营造文明、绿色的祭扫环境而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