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追思悠悠。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弘扬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提倡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经典诵读、传承家风、云端追思等创新形式缅怀故人,积极开展树葬、花葬、海(江)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引导更多的群众树立生态安葬理念。
鲜花换纸钱,文明新风润心田
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村民老姚携子孙来到镇生态墓地给母亲扫墓。老人生前得到8个子女无微不至地照顾,直到今年103岁寿终正寝。老人过世时,全家遵循当地倡导的厚养礼葬等村规民约,丧事一切从俭。在老人过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家庭成员又不约而同用鲜花水果代替纸钱香烛,以绿色低碳的祭扫方式表达哀思。
用鲜花代替锡箔,清雅又环保。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用音乐祭奠、家庭追思会等温情方式寄托哀思。
节地生态葬,青山绿水长相伴
节地生态葬,青山绿水长相伴
2023年11月,在杭州第30次骨灰撒江仪式上,章先生与家人一起送别了父亲最后一程。随着装有骨灰的可降解盒子投入江中,章先生全家的思念伴随着花朵一起随江奔流。
据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起,浙江省大力推进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出台了生态安葬奖补政策,补助金2000元至2万元不等,绿色生态殡葬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清明祭先祖,传承好家风
清明祭先祖,传承好家风
海宁市殳山公墓今年清明以“清明祭先祖,传承好家风”为主题,通过扬家训、写家书等方式,为祭扫市民营造一个浓厚的清明祭祀人文氛围,让清明成为一个传承的日子,发扬社会美德、弘扬社会正气、传承良好家风,传播人文殡葬。
云端寄相思,便民服务显温度
云端寄相思,便民服务显温度
“爷爷,我们在‘云纪念馆’给您点亮了长明灯。”在温州务工的李先生通过网络祭扫平台,与异地家人共同完成献花、点烛、留言等仪式。据悉,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惠民殡葬政策覆盖到全体户籍居民,不断提高惠民标准,丰富惠民形式,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春和景明,万物洁齐。当一束鲜花取代袅袅烟尘,当网络空间承载绵绵思念,新时代的清明正在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在这慎终追远的时节,浙江省以文明之举守护蓝天净土,用绿色情怀延续千年文脉,共同描绘“诗画浙江”的清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