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走南闯北的社长 行业研习
回乡记征文
家乡,在变
你我,亦在变
留心观察,做好记录
今年,我们继续开展【回乡记】征文活动,截至2025年3月31日下午18点,在行业研习首发且阅读量最高的三篇回乡记,作者将获赠神秘礼品一份!
投稿邮箱:
hangyeyanxi@163.com
今年的新春假期基本可以用“慌张且忙碌”形容,而且同时涉及三个家庭。最近许多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台湾演员大S在日本旅游期间因甲流感染肺炎最终去世的相关新闻,与此相似的是,我在返乡回家的第二天爷爷就被紧急送往县医院。据了解,在我回家之前爷爷就已经因感冒在镇医院输液三天。第四天一大早因呼吸急促被送往医院,当时便诊断是因甲流导致的肺炎,同时整个右肺被积液包裹已经丧失功能,左肺仅有一点点功能,高氧全程持续供给。住院的第二天便发烧,又被紧急转至市医院,经历多次穿刺抽积液,一直持续住院至今,病情才得到有效控制。
相比较于城镇地区市场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蓬勃发展,几十年如一日的华北小山村终究是保持其原始状态,以及受农民家庭资源有限的影响,家庭自身仍是承担养老金钱、时间、精力、责任的主力。因此,是否“孝”、某位老人年老过得孤苦、某人不管亲生父母诸如此类的事情,总能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爷爷奶奶共育有三个子女,父亲为老大、姑姑是老二、叔叔是老三。临近春节,正值琐事忙碌期间,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三个家庭均面临劳动力的仓促配置调整和事务的压缩转移,其中有慌张和抱怨,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在第四天爷爷不舒服的时候,爷爷是早上七点钟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亲,父亲立马开车将爷爷送往医院。父亲的主业是两万余只的肉鸡养殖,365天日日需要人工照看,而姑姑家里同样有规模不小的养鸡场和养猪场,全靠姑姑和姑父两人经营。叔叔还未从外地务工返乡。在如此情形下,父亲和姑姑成为了照料主力。
在家庭养老仍是主流的情况下,“养儿防老”则被具象化,其中的“儿”,一方面是包含女儿在内的子代,同时愈发出现女儿与儿子承担同样多养老责任的情形,主要体现在生病和日常照料方面,而丧葬仪式的操持仍是儿子的主责。但对于老人而言,生病和日常的照料是其能感受到的,也是最实用的。丧葬仪式只是“活人”的面子;另一方面,“儿”指的是亲生子代,不包括媳妇和女婿。在华北小亲族的农村地区,父代总体上是极度自我剥削来积累资源供给子代和孙代,在成功实现家族绵延的同时,也使得多子成员间滋生出诸多 “精细计算”之后的厚此薄彼,进而引发积怨,最终会在老年父代照料责任分担上“争出输赢”。亲代子女能够因亲生血缘连结和少时相处情谊而“大而概之”不吝计较,但承担小家庭日常琐碎事务的“外来”媳妇则因亲身所历而积累诸多负面情绪,因此媳妇和女婿极少情况下会负责非亲代父母患病期间“端屎端尿”的照料任务。
在叔叔还未外出打工赶回的情形下,爷爷的病情又非常严重,父亲便成为爷爷的重要监护人,许多危重签字都需要父亲亲为,即使姑姑在场也无济于事,只能协助检查事宜,但同样不可或缺。临近春节,每个小家庭都面临诸多零碎事务,且鸡场中有大量“力气活”,压力一下子给到母亲,同时其也要每天干八小时工厂的力气活,因此当父亲让姑姑回来一两天安顿家里的时候,母亲会有微词。父亲说“那是亲爹能不去照顾吗?你妈去世前你去伺候一个多月,我也没说啥呀!”。
以前总是听说“中年危机”、“中年压力”的相关表述和网络文章,终归是难以真切体会,但春节假期间的这场养老保卫战着实演绎了中年农民的无奈、压力和韧性。面对父母因劳动力缺失家中鸡场无人打理而发生争吵的情形时,叔叔说“家里养鸡的活就不能让隔壁养鸡户帮忙喂,给出点钱”,父亲说“先不说过年了,别人愿不愿意干。你知道今年养鸡赔了多少钱吗?都不算劳动力的工钱,纯纯是白干。再雇着人干……,咱们几个能尽量协调就协调开”。家里大姑娘才参加工作半年、二姑娘参加工作一年半、儿子工作半年,并且均未成婚,特别是儿子已经到达适婚年龄且面临巨额婚姻成本,因此对于父亲而言需要更加精细计算家庭收益和开支,也意味着更强迫自身兼顾多线程事务,也更竭力安抚多方人员的情绪。同样的,姑姑家里不仅有养鸡场和养猪场,还有瘫痪在床、失明、无法自理的婆婆,以及两个适婚的儿子。
“上有老下有小”从来不是简单的人生写照,也许对于中年农民更具挑战性!
行业研习社
•本期作者:紫甘蓝
•本期编辑:西兰花
•关于我们:我们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博士生,以及从事具体行业的业余研究者,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背景,有丰富的田野调研或行业经验,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绘制中国行业的图景。
原标题:《紫甘蓝丨中年危机,从老人患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