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公布2023年新增农业产业化省、市级龙头企业名单,南京可莱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南京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浦口区现代农业“龙头方阵”实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浦口区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坚持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浦口区不断强化服务指导,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把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龙头企业树立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区共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1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30家。“龙头方阵”正引领浦口现代农业蹄疾步稳向农业强区迈进。
定政策,勠力同心,跑出发展“加速度”
浦口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完善与企业携手稳经济、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面提振发展信心。从政策层面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拓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共出台惠企政策3大项16子项,并通过“宁企通”平台渠道发布,为广大农业企业享受政策提供便捷渠道。
疫情期间,全体农业龙头企业共克时艰、齐心抗疫、守望相助,充分体现了农业龙头企业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浦口区出台“惠企十条”,提振发展信心。以区政府名义公开发布“惠企十条”,着力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补强链、更大力度服务支持、更大力度塑造品牌、更大力度联动联合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已拨付惠企奖补资金800余万元,惠及龙头企业60余家。
推动项目落地,提升发展质效。制定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优先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引导、公正公开、严格监管”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高效、安全和规范,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2023年,共实施农业产业化和休闲农业类项目12个,总投资1581万元。
注入金融“活水”,增加企业“动能”。建立“金陵惠农贷扶持名录”,出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减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息负担,引导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利用社会金融资本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近3年共发放贴息资金712万元。
绘蓝图,优化布局,紧跟市场“风向标”
浦口区从立足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放眼全中国的高度,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浦口与南京主城区的全方位紧密融合。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坚持“产品+业态”“特色化+品牌化”两手抓,在做优、做精、做特上下功夫,积极发展优质、安全、生态、特色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产销率。
推动发展“一村一品”。坚持市场导向,发挥龙头企业对乡村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找准发展“一村一品”切入点,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汤泉街道(“汤泉”牌苗木)、星甸街道九华村(茶叶)、永宁街道联合村(青虾)先后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适应市场需求,推广“仓店结合”模式,培育“盒马”村;发展冷藏加工,建设“冷链”村;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亿元”村。
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结合浦口优质特色资源,构建以稻米、果蔬、虾蟹、花木等为主导产业,以茶叶、油菜、鲈鱼等为特色产业,以农产品冷链储藏、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潜力产业,以“莱斯乡村”、农产品直播等为新兴产业,形成“基础产业、特色产业、潜力产业、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体系。
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坚持压茬推进、持久发力,政府服务由注重支持生产向支持产业后端延伸,积极发展预制菜加工,实施主导产业分工负责制,推行“七个一”工作机制,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稻米产业链以稻米精深加工项目为抓手,培育稻米产业联合体和“掌门人”,实现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鼓励粮农变为米商,推动稻米产业向高价值迈进。虾蟹产业链拥有预制菜加工企业2家,冷库5000 m³、农产品加工车间7500㎡,主要生产小龙虾、青虾和淡水鱼的预制菜、净菜加工,年生产加工水产品323吨,产值1914万元。
解难题,助企纾困,架起政企“连心桥”
浦口区综合施策,叠加发力,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尽政府所能、聚社会合力,解企业之难、纾企业之困。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担当作为、增强服务意识,着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限时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定期座谈协商。浦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服务效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规模,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连续两次召开由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参加的专题会、座谈会,交流经验,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凝心聚力。共收集企业诉求16条,区领导亲自督导相关单位做好诉求事项的办理与答复,确保企业满意。
搭建农银企“直通车”。坚持政府搭台、银企合作,连续三年举办农银企“直通车”系列活动,引导银行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适合农业特点的特色信贷产品,邀请部分银行与企业代表现场进行银企合作项目签约。累计现场签约金额6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建立联系机制。结合党员干部“全员大走访,共建新浦口”活动,农业农村局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与8家龙头企业、13个区重点项目建立联系机制,深入了解农业经营主体物资保障、生产经营、种养殖技术难题等基本情况,掌握企业在融资、审批、用工、生产资料配置、生产管理、市场销售、政策扶持、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促融合,共建共享,扩大企业“朋友圈”
浦口区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增强企业与“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联动,培育发展新动能。把经营主体融合、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融合作为有效路径,大力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组建联合体,促进经营主体融合。引导发展势头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在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联合体,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稳固下来,生产环节的投入主要交给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承担,企业主要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创建上做文章。目前全区共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家,联合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家庭农场共同发展,年经营总收入5.6亿元。
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加销融合。为畅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浦口区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贮藏、烘干、冷链、包装等产地初加工,发展精深加工,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南京丽铭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在产、加、储、运、销全产业链进行标准化管理,先后制定了永宁青虾标准化养殖企业标准、永宁青虾分等分级企业标准以及永宁青虾锁鲜运输技术标准,运用“充氧+低温”保鲜技术,实现青虾储运存活时间由1小时提高到10小时,存活率达98%以上,打通了青虾零售及电商销售渠道。
拓展新功能,促进农文旅融合。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做足“农业+”文章,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农村多元价值,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休闲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康养等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向多业态、高品质转型。预计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9亿元。
应变局,粮安天下,稳住农业“基本盘”
浦口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各粮食种植企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提高生产质效,有效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全区水稻种植面积3.43万亩,其中农业龙头企业种植面积占一半以上,对稳定全区粮食生产“基本盘”起着“压舱石”作用。
藏粮于地,建良田。坚持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整合资金4336.71万元,对村庄搬迁、废沟呆塘治理等整理出的4200亩连片地块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设置水质监测和三级尾水净化,充分利用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农田,耕地地力得到有效提升,亩增产粮食180公斤,增收540元,新增耕地指标出让收益6000多万元。项目区成为国家农创中心孵化基地,院士的“科技大田”。
藏粮于技,强品质。持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播种方面实行科技化、现代化的集约管理,以专业的农业生产知识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不同的小麦品种制定不同的生长规划。在种植结构上不断优化调整,以宏观的角度加强筛选适宜应用的优质、高产、高抗等综合性状优良水稻新品种。桥林街道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在100亩的南粳46试验田中首次大规模使用哈茨木霉菌,历经半年的精心培育,在今年11月测产中取得了亩产高达801.9公斤的喜人成果。
种好浦口粮,丰富中国碗。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实现全区粮食种植面积7.3万亩,总产3.24万吨的丰硕成果,超额完成了粮食种植任务,地力等级提升0.03等级。围绕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强化提升优良食味稻米品种选用、病虫草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稻田综合种养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全区种植优良食味稻米品种达65%以上,区内涌现出“名文”“惠泉”“浦林”“晓桥”“三合圩”等优秀品牌大米。
通讯员:宋运涛、高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