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长江沿岸历史悠久的大型港口城市,长江南京段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古金陵48景中的11景,沿江还有众多文物古迹、工业遗存、工业旅游景点、非遗项目等。
近年来,南京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致力于丰富长江岸线文化旅游产品,使得长江文旅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被开发利用,盘活了家底。
古金陵48景占了11景,各级文保单位多达61处
长江对于南京来说,无论从历史还是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南京文化依江而生,伴江而兴,为六朝古都积淀下了厚重的“家底”。
提起长江南京段丰富的文旅资源,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丁波如数家珍:“春秋战国,越城因江而筑,扼守楚越之交;三国鼎立,石头城上一片降幡,迎来王濬楼船;南朝盛世,达摩一苇渡江,成就四百八十寺;大明王朝,郑和宝船出海,创造世界奇迹;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在古金陵48景中,和长江有关的就占到了11处,分别为栖霞胜景、燕矶夕照、永济江流、嘉善闻经、达摩古洞、化龙丽地、幕府登高、狮岭雄观、三宿名岩、龙江夜雨和星岗落石。长江南京段自然生态风光优美,有栖霞山、瓜埠山、燕子矶、幕府山、狮子山、老山、三山矶等,还有河西滨江的沿江湿地、江豚保护地,江北新区的沿江生态湿地,以及江宁区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等。
南京沿江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就有9处,分别是南京城墙(狮子山段)、浦口火车站旧址、龙江船厂遗址、栖霞山舍利塔、千佛崖及明征君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6个点)、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旧址、象山王氏家族墓地、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此外,还有渡江胜利纪念碑、扬子饭店旧址、和记洋行旧址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静海寺遗址、南京招商局旧址等1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长江段文旅资源丰富、文化类型多样,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涵盖了长江古都文化、长江海丝文化、长江秦淮文化、长江山水文化、长江工业文化、长江红色文化、长江文学文化、长江儒释道文化等。”近期,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团队,完成的南京长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专题咨询报告中,提炼出了“长江文化八大主题”。
报告还指出,这些特色文化均有相应的载体性资源,如建邺滨江区域以现代滨江文化资源为主,幕燕滨江区域以山水文化资源为主,桥北、下关、栖霞山等区域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从产品结构上看,可利用类型多样,滨江地区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文化、体育健身等各类旅游产品可满足各类群体多样化需求。
江苏首条滨江游轮半年迎客3.7万人,还将上马新船
依托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南京市通过发展游轮观光旅游,促进“黄金水岸”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年来,长江南京段的风景越来越美,南京江面上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长江游轮。特别是今年春天,“长江传奇”游轮的“闪亮登场”,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南京滨江旅游“零的突破”,标志着南京旅游从“秦淮河时代”走向“扬子江时代”。
2014年11月,备受关注的滨江外滩风光游览线开通,两岸出新了很多新景观,游客可以乘船看到临岸的民国首都电厂旧址、下关历史陈列馆、民国海军医院旧址、铁路轮渡旧址等。2018年4月,长江豪华游轮“世纪天子”号从五马渡码头出发,开启了“南京—上海”的定期航线,它填补了我国长江下游定期游轮航线的空白。当月,豪华游轮“长江探索号”又载着185名法国游客,专程来宁看幕燕风光带的滨江美景。2019年9月,五马渡码头又迎来了号称长江内河上最大、最豪华游轮的“世纪荣耀”号,这是它首次造访南京。
高达4层,有399个客位,全通透落地式玻璃可360度观景。今年5月21日,豪华程度堪比五星级酒店的江苏首条滨江游轮“长江传奇”游轮正式投入运营,首航路线从五马渡码头起航,向西一路开至长江五桥附近,然后再掉头,最后返回五马渡。这条路线沿途的看点很多,如阅江楼、中山码头、大马路风貌区、大桥公园、南京眼等,沿途可赏滨江“城市客厅”的美丽风光,春天可以观赏幕燕滨江风光带“漫天飞雪”的樱花大道,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江豚嬉戏。
该航线自开通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登船,一览大江风貌,每到节假日常一票难求。“半年多来,我们已经发了210个航次,接待了3.7万人。”南京长江行游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伟表示,受疫情防控以及国际旅行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地位愈发凸显,众多中高端海外邮轮产品消费需求转向了长江内河游船,推动内河游轮消费升级,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转向复合型旅游。“因为‘长江传奇’的市场反响十分好,眼下我们还在打造第二艘滨江游轮,除了观光外,还将拓展会务、婚宴、研学等功能,预计将在2023年5月1日前投入运营。”他表示。
除此之外,备受关注的栖霞山国际邮轮母港规划也在去年出炉,目标定位为“长江下游邮轮旅游产业基地、南京栖霞山以东休闲门户”,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内河邮轮母港。届时,市民有望在家门口就可以坐着豪华邮轮通过长江出海,众多的国内外客人也将通过国际邮轮抵达栖霞山后,再通过长江游轮游玩南京,形成“江海联动”发展格局。记者还了解到,南京旅游集团还在积极对接重庆冠达集团,争取开发南京与上下游城市间的水上旅游市场,实现合作共赢。
沿江文旅项目升级出新,“好去处”越来越多
在滨江绿道上“跑马”,坐着摩天轮看美丽江景,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磅礴气概……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推进沿江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打造和升级,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充分享受长江大保护的成果,感受美好生活。
蜿蜒的滨江岸线上,花开四季,绿树环绕,映衬着塔吊林立的卸船机,奔流不息的江水,远远看上去颇为壮观。2014年以来,梅钢以4A级景区标准打造厂区环境,深入开展厂容厂貌整体提档升级,培育城市工业“绿肺”。如采用庭院式设计理念,建设景观大道、彩虹道路,对冷却塔、气柜、烟囱等进行立面出新;建成厂史陈列馆,形成独具特色的“钢铁荣誉林”“冷轧幸福林”“银杏大道”“梧桐大道”等标志性景观,新植香樟、樱花、垂柳、桂花等乔木灌木30余万株,新增和改造绿地4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03%。投入巨资改造数公里长江岸线,狠抓源头、守护清水碧波,变废为宝、化解固废围江,依江拥翠、点亮滨江岸线。“2020年,我们凭借特色工业资源成功创建江苏省工业旅游区、成为南京一张靓丽的工业旅游名片。2021年,进一步挖掘、凝炼红色基因和钢铁文化资源,打造钢铁文化长廊,收获了一波波预约参观打卡的热潮。”梅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在南钢,滨江岸线上的“微马跑道”是周边“跑友”们钟爱的健身好去处。南钢全资子公司——南京金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燕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南钢累计投资80多亿元实施绿色发展、环境提升。比如提升长江岸线环境综合质量,第一期项目投资8000万元,项目范围为南钢江岸线约3公里,共计70万平方米的覆绿面积,种植垂柳、香樟、水杉等大型乔木共计15216棵,并修建了微马跑道、湿地园门头等。在厂区景观提升上,共投资数亿元打造“城市化+生态化”道路、绿化、景观等,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景观效果。南钢不仅有湿地生态园区,还着力打造南京钢铁博物馆、同心园、九龙湖等“南钢十景”。“2018年我们开始试水工业旅游,目前已经累计接待了约4万人次的参观者。”张燕说,今年南钢工业文化旅游区入选南京市迎建党百年第一批红色旅游基地,入围南京市24家“网红绿标”基地。
此外,南京市文旅部门还积极推动浦口老山生态旅游体验园(龙之谷)等大型旅游项目建成开业,持续推进龙袍长江湿地公园、六合渡江胜利纪念公园、建邺华侨城欢乐滨江等项目建设,服务指导栖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指导鱼嘴湿地公园景区、欢乐谷景区、草圣书乡旅游区、梅钢工业旅游区、渡江胜利纪念馆等景点提档升级,创建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
全国首批工业遗产名录上,南京上榜的有11个项目,其中很多都是滨江工业遗产,如南京下关火车渡口、和记洋行、南京长江大桥、民国首都水厂、民国首都电厂等。近年来,相关部门把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融入城市建设中,融入南京人的生活中,让它们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让市民游客能够更加方便舒适地游玩,南京市还进一步完善了沿江景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如支持沿江的景区和度假区的智慧景区建设,建成景区预约和客流监管系统,引导游客预约出行,文明出游。同时指导沿江景区(度假区)旅游厕所改造建设提升,沿江高等级旅游景区逐步配备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
文化赋能,打造“叫得响”的长江文旅新地标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下一步南京段长江文化的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今年6月,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担纲,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长江经济带南京段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概念规划》。
规划提出以“长江古都,水韵金陵”为南京长江文旅融合发展形象目标,用5—10年的时间,把长江南京段建设成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经典区、长江生态绿色一体化和文化旅游一体化“双一体”发展示范段、长江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
针对长江南京段文化资源丰厚,但是文旅融合欠佳、重点项目不突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文化品牌宣传、公共服务待完善等发展困境,规划建议采取“保护提升”“ 联动传承”“ 融合弘扬”等策略,从文旅融合角度实现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长远目标。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大项目,规划提出要建设三大长江文旅地标项目,实施以长江文化为核心的长江文化博览园、揽江怀古望江带、国际邮轮母港3大文旅地标工程。此外,还将建设五大长江文化纽带工程,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遗产学等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建设重点文化项目,同时串联长江两岸文化景观,实现长江文化的整体活化和传承弘扬。
为了让市民游客有更多“好去处”。规划提出,要建设七大长江“文旅+”新业态,构建沿江文旅产业集聚区,并以优良的文旅新业态为产业集聚区提质增量,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的动能。建设九大长江文化特色空间,利用原有滨江“九大客厅”规划基础进行文化内涵、景观、活动的赋能升级。
船游长江也将越来越有“看点”,规划提出要建设长江文化水上游线,以现有12个长江码头与渡口为基础,整合其周边文化与旅游资源,提升建设17个长江综合码头渡口,并串联建设三条城市游轮线路,引领延展上下游产业链条。
此外,还要集结“最强大脑”,为长江南京段文旅融合出谋划策,如建设长江古都文化学术研究与旅游融合品牌,建立长江文化研究院;鼓励创作长江文化文艺作品;提炼出展现长江古都文化形象的品牌和IP;升级相关文化娱乐产品、节事节庆活动产品和夜间活动产品等。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