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众人皆醉她独醒,揭秘玫瑰花贾探春的远嫁之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2 01:35

原创 红楼梦:众人皆醉她独醒,揭秘玫瑰花贾探春的远嫁之谜

2024-12-20 11:30

发布于:天津市

#贾探春#她是玫瑰花,她是蕉下客,她住秋爽斋,她乃三小姐,她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她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改革家,一位有思想、有才情的群钗形象,她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非常喜爱且着力刻画的人物,她便是贾探春。

贾探春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第四,因为是庶出的身份,所以这很不如意

贾探春,是所有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晓的一个角色,她在原著里的所占的笔墨非常多,在黛钗凤之后,就数探春了,就连史湘云的戏份都没有这位三小姐多,可见她有多重要,多么受欢迎。

贾探春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四位,这个位置也能充分体现作者对她的重视与偏爱,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第一,没有争议,元春贵为皇妃,又是荣国府嫡长女,位居第三也是众望所归,元春的第四是直接超越了二姐姐贾迎春,让史湘云和妙玉也只能位列第五和第六,而王熙凤在正册里也仅仅才位列第九,能有这么一个重要的排名,也说明探春对于原著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主角人物。

“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探春身上唯一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于她是庶出之女,并非王夫人之亲生,而这也是她本人最为介意的一件事,在封建宗法制度森严的背景下,嫡庶有别,她确实需要承受更多的偏见,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对于她实在是不太公平,但因为她改变不了自己是赵姨娘所生的出身,所以也只能通过自强不息来更加证明自己。

探春跟生母赵姨娘的关系很不亲睦,而赵姨娘也经常给探春添麻烦

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道:“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作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弟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白气。”

探春跟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和亲弟弟贾环都不亲睦,她只认自己的嫡母王夫人,跟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宝玉也相对更亲近,她喜欢那些灵巧物件,会托宝玉出门带回来,并以做一双鞋子来酬谢宝玉,而赵姨娘也不理解,认为探春不想着给自己的亲弟弟贾环做,还给宝玉财物,这种类似的不满一直在赵姨娘的絮叨之中,而探春也从来都是坚持自我,自己想给谁做就给谁做,她并不买赵姨娘的账。

探春和自己的生母赵姨娘的关系紧张经常会被一些人认为是探春不孝的表现,觉得她是封建腐朽制度的捍卫者,而对她有所批判,其实仔细想想,这不怪探春,而是怪那不平等的宗法制度,自尊心极强,能力也没问题的探春凭什么就因为生母的关系而屡遭看轻呢?

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

何况,赵姨娘本来就心术不正,她处于嫉妒和野心,联合马道婆去魇镇宝玉和凤姐就说明这个人的品行太坏,探春奉王夫人之命代理凤姐理家,本是个展现才能的好机会,可除了刁奴设绊之外,给探春带去最多麻烦的竟然是生母赵姨娘,她对探春按照旧例给赵姨娘弟弟赵国基的丧事赏银二十两不满意,因此大闹一通,而探春根本就不认赵国基是自己的舅舅,她从宗法制的角度只认王夫人的兄长王子腾是自己的舅舅,这也让赵姨娘直接碰了一鼻子灰,探春明明可以破例多给赵国基的丧事一些银子,但是她因为嫡庶之分,再加理家的改革,就是没有多给一分钱,显示了极强的处事手腕,有理有据有节,正如王熙凤四个“好”字所总结的一样,好一个厉害的三姑娘!

赵姨娘的作妖不是一件两件,在探春理家期间,她因为芳官拿了茉莉粉充当蔷薇硝给贾环,也打上门来,跟芳官等几个小戏子扭作一团,真是有失身份,又得探春亲自出面平息事端,让探春很是没脸,赵姨娘总是觉得探春没长羽毛就忘了根本,而探春却认为赵姨娘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庶出,变着法的闹事,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支持。

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调唆的。媳妇们只得答应着,出来相视而笑,都说是“大海里那里寻针去?

而其实探春也并非真的不在意赵姨娘,比如在赵姨娘跟芳官等厮打成一团的时候,是探春及时赶到喝止住了芳官她们,也是探春亲自带走赵姨娘,并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慰,而且还暗中调查是谁挑唆的赵姨娘闹事,如果不是生母,想必探春也不会这么去做。

在茯苓霜事件里,平儿之所以没有加罪于彩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顾及探春的感受,没有让事情发展到让赵姨娘难堪的地步,而这也正是探春的脸面带给赵姨娘的好处;在王扶林执导的《红楼梦》中,探春远嫁之前,专门去跪拜了赵姨娘,两人抱头痛哭,极其不舍,在城楼上送别的时候,赵姨娘想要向前又不敢向前的细节处理,也十分经典,赵姨娘和探春毕竟母女一场,探春的离别辞母也真是催人泪下,令人感动。

探春具备精明才干,富有改革精神,在负责理家期间,兴利除弊,成效显著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探春有着极其出色的个人能力,她精明有才干,而且富有改革精神,临事还有决断,是个爽朗治理之人。在原著里贾赦欲强娶鸳鸯一回里,鸳鸯当着众人的面向贾母哭诉,贾母也怒不可遏,甚至迁怒于王夫人,当时在场的薛姨妈、宝钗因为有亲戚关系不便于为王夫人辩解,凤姐和宝玉看到老祖宗生气是不敢辩解,正是王夫人有冤屈需要人为她站出来的时候,探春勇敢地为嫡母王夫人辩解,她清楚明了的跟贾母解释清楚了小婶子不可能知道大伯子要纳妾的事,这也让贾母如梦方醒,而探春的这一救火举动,也让贾母对王夫人的误会解除,想必王夫人心里也会特别感动吧,探春如此得力,她必然会更加重视,也真是如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其实,凤姐曾经也曾点出探春是精明强干的,就是没有托生在王夫人的肚子里,挺可惜的,而王夫人也是因为赵姨娘的关系,表面上没有那么亲近探春,其实心里把她看得就像亲女儿一样,这点从日后王夫人能委以探春理家之重任,就能看出王夫人对探春的信任和重视,而探春在贾府里能有受人敬重的地位,也跟王夫人的认可有很大关系的。

探春理家一回是非常经典的管理哲学之章节,探春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也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她的管理才能,是黛玉、宝钗、湘云都无法比拟的,可与凤姐并驾齐驱,但凤姐不通文墨,没有探春的远见卓识,更没有探春的有效措施,探春所提出的都是她的创举,是凤姐管家的时候都没有实施的。

“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她能够决定把大观园承包给婆子们管理,就是大刀阔斧而且颇具成效的改革,大观园的料理收拾本来非常耗费人力和物力,但探春把资源进行了合理分配,激发了大家的主动性,而且还不要租税,只是看一年里自主能孝敬什么,给承包的婆子们以足够的好处,又能让府里多些盈余,还能找到专人打理园子,又能省下人工费用,真是一举多得,不得不佩服探春的这一创举,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主意,下人们也拥护,宝钗都赞叹这是三年无饥馑的做法,李纨也夸奖这是王夫人都会喜欢的举措,而探春理家能有如此作为,真乃贾府之幸,虽然是女儿之身,真是男子有所不及也。

所以王夫人也是知人善任的,虽然是安排了李纨和宝钗协助处理,但是最主要负责理家的便是探春,探春虽然平时跟大家相处得很融洽,但到办起事来,非常有条理,是毫不含糊,而且让人也能心悦诚服,她把刁奴吴新登家的弹压下去,把生母赵姨娘的闹腾也摆平,凤姐充当好人的做法也被她看透,并严词拒绝,耳根子不软,探春很有自己的见识和主张,就连平日里多有玩闹的平儿都垂手以待,探春抓了几个典型,率先立威,也让自己的管理能够令行禁止,让媳妇仆妇们再不敢小视于她,这是她的高明之处。

在抄检大观园中,探春很有担当,且清醒地提出了内乱才是外患的源头

“那三姑娘虽是个姑娘,你们都横看了他。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他五分。”

探春的能力和威严让泼辣的凤姐都要忌惮五分,可见探春的确是个厉害的角色,而且探春的敏锐和爽直跟二小姐迎春的懦弱与无能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迎春奶母的儿媳妇王住儿家的觍着脸皮求迎春去为婆婆说情,却想赖掉当走攒丝累金凤的事,迎春处的绣桔、司棋都没压制住王住儿家的嚣张气焰,也是探春适时赶到,以有效的方式制住了这嚣张的仆妇,让她乖乖就范。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

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整个贾府上下是人人自危,包括黛玉处都得被翻检一遍,晴雯、司棋、入画等更是因为此事被赶出了贾府,而探春却不是吃素的,“带刺的玫瑰不好惹”,她早早就让丫鬟们秉烛开门等待,而且自称是窝主,坚决捍卫了自己丫鬟们的安全,而没有让自己的丫鬟受到像迎春屋里的司棋,惜春屋里的入画那样的欺负,所以探春对于不合理行为敢于拒绝,这种担当和负责,也让跟着她的丫鬟们受益,试问这样的主家姑娘,谁不愿意跟随呢?

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

就连王熙凤都得陪笑解释,而探春一点也不给面子,她只允许搜她自己的东西,不让任何人对她的丫鬟不利,她甚至都做好了向王夫人领罪的准备,面对敢于动手动脚的王善保家的,探春直接就给她一个清脆的耳光,敢于站出来,敢于教训生事之人,这是探春的勇气和作为,这是对小人的震慑,探春也替大观园里的人好好出了一口气。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探春对于抄检大观园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让今天的人都叹服于她的眼光和智慧,她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她也知道贾府将迎来多事之秋,这么早就有危机意识之人,也非探春莫属了;探春预言自家先抄检,日后便会遭到朝廷的抄家,还真的应验了;她敏锐地看到了贾府的内乱才是导致外患的源头,能有此认识,真乃智慧好女儿,而对于家族的内耗,她也表示出了愤怒和担忧,这种见地让多少须眉都得汗颜。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探春真的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也有着清晰的判断力,她自己都曾说过,自己如果是男儿一定会做出一番大事业,只是因为女儿出身不能尽情施展,而这也正是对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深情控诉!

探春的诗词才情在大观园里也是非常优秀的,海棠诗社便是她首创发起的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探春除了有着强悍的个人能力之外,她的才情也跟黛玉、宝钗、湘云不相上下,海棠诗社就是她率先发起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正是探春最可贵的品质,她的《咏白海棠》清新脱俗,让人难忘,给宝玉的信件更是充分展示了她的文学功底,她的咏菊诗《簪菊》、《残菊》更是让众人赞赏,柳絮词也颇有韵味,能够以才情不落群钗之下风,又能以能力见地超脱女儿之上头,也只有探春可以做到了,如此全能的女子,真乃世所罕见。

探春的命运归宿必然是远嫁,她经历了骨肉分离的苦痛,但应该嫁得贵婿

那么探春的结局又会如何呢,历来红学家们对于探春会远嫁似乎达成了共识,那么原稿八十回后探春的命运归宿将会如何呢?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在高鹗所续的四十回里,探春的表现不如前八十回那么精彩了,人物个性也没有那么鲜明,这是高鹗笔力与曹雪芹无法相比的原因。高鹗给探春安排的结局虽然也是远嫁,但其中的细节和过程,就经不起推敲了,贾政后来在江西粮道任上接到了镇海统制周琼为其子的求亲,处于官场子弟间联姻共保富贵的初衷,贾政会同贾母、王夫人确定了这门亲事,探春也嫁到遥远的海疆,因为海寇作乱,多年没有音讯,后来贾府被治罪,但不久后又沐皇恩,探春还回到贾府探亲。

在王扶林执导的87版《红楼梦》里,对于探春远嫁做了非常艺术化的展示,其主创团队还设计了探春辞别赵姨娘的情节,让人非常感动,探春的出嫁是被南安王妃收为义女,代替南安王家的郡主出嫁,以安抚边疆的戎狄,这属于替朝廷出嫁,是很难回归的一场旅途。

在刘心武所续的后二十八回里,探春依然表现出了聪敏的个性,她为大厦将倾的贾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她的命运由不得自己的主宰,不久后她就被南安王老太妃收为义女,嫁到了东南沿海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君主是女王,她是为王子求亲,而探春嫁过去的未来是成为了王妃,虽然富贵,但是离家太远,令人悲哀。

在癸酉本《石头记》里,探春依然是个远嫁的命运,她曾经跟贵族之家的戚建辉相亲,本来彼此都看好了,但因为探春的庶出身份被知晓,导致了这段姻缘的泡汤,被悔婚的探春这是遭到了很大的侮辱,后来探春是嫁到了距离京城三千里的东北岛国。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分骨肉》

纵横点认为,“探春远嫁”这基本是肯定的事实,根据脂砚斋的透露,探春的结局也是“远适”,通过《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里探春的册页和《分骨肉》的曲词,我们也能清晰判断出探春将要经历骨肉分离的悲惨,而且她的去处将会非常遥远,而旅途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探春舍不得贾府的亲人,却不得不去履行婚约,这很明显是不可违抗的命令,那探春的远嫁应该就是奉旨而行,或者是比贾府更有权势的四王要求探春远嫁。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其实探春的册页之画上也出现了放风筝之人,一名女子在船上哭泣,而探春自己制灯谜的谜底也是风筝,风筝本来就是虚无缥缈之物,也是会旅行远方的象征,探春放风筝乃是凤凰,这倒是尊贵祥瑞的象征,其实作者曹雪芹早就借助这些暗示把探春的归宿透露给了大家,她不能骨肉团聚,是前途未卜的命运,而且探春清明节远嫁更有凄凉之感,这自然说明探春也难逃红颜薄命的结局;而且一些研究认为,探春的远嫁有可能是替别人而嫁,可能是替朝廷公主或者四王郡主而嫁往远方和亲,也可能是替林黛玉远嫁,因为在宝玉生日夜宴上李纨曾说黛玉“不得归婿反挨打”,这可能意味着八十回后可能有黛玉抗婚遭打的情节,而代替黛玉出嫁的很可能就是探春。

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在宝玉生日宴掣花签一回里探春得到的是杏花,而探春也颇有杏花的品格,“瑶池仙品”更是说明了探春具有超越世俗的品格,她的签语之注是“必得贵婿”,这说明她所嫁之人至少会是个王爷,而前八十回里也曾透露过贾府会再出一位王妃,之前有了皇妃元春,而她的同父异母妹妹探春也会成为王妃,探春远嫁应该就是嫁到海外的邦国,成为王妃乃至王后,毕竟册页之画那位指代探春的女子是在大船之上哭泣,说明探春所嫁之地确实很远,可能是海外岛国,否则不需要坐这么大的船,而探春所嫁之地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探春也确实能够尊享富贵,从这个角度来看,探春的归宿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也算相对不错的了。

贾探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情之女,也是一位品貌出众的精明之女,她有着豁达的心胸,有着敏锐的眼光,具备超凡脱俗的管理能力,拥有当仁不让的担当素质,她比须眉男儿还要优秀,却生不逢时,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在一个更好的时代,相信凭借探春的练达和明睿,她一定能干出一番恢宏的事业!

纵横点红楼系列原创文章之六十一,请大家积极关注和踊跃支持,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授权许可,请勿在任何其他平台发布本文,如有侵权,必究责任,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